Daily Archives: December 8, 2010

三体3的联想

两年前刚看完《三体2》的时候,我曾写过一个 《三体2与致敬》,介绍这本书让我想起的其他一些科幻小说。一晃过去两年,《三体3》横空出世,刘慈欣不负众望,以磅礴奇绝的想象再次倾倒了无数的科幻读者。以下我就再唠唠《三体3》让我想起的一些跟科幻有关的东西。 1) 《三体3》中描述的星际旅行的驱动方式,其中有一个用现有物理学可以大致解释的,叫阶梯计划:在太空中事先设定的轨迹上安置一系列氢弹,在飞行器的太阳帆沿着这条轨迹飞行时陆续引爆这些氢弹,为太阳帆提供推力,最终让飞行器达到1%光速。说起来几年前我们还有过一场用太阳帆还是核爆推动小行星的灌水讨论,想不到大刘的小说把太阳帆和核爆两个点子结合起来,用来推动人造飞行器了,有意思。另外我前不久写过一篇《科幻背后的科学》,结尾处介绍科幻小说里的一些用现有物理学可以解释的星际旅行驱动方式,其中最后一种,跟大刘这想法还是有一点点神似的,呵呵。 2) 《三体3》小说到了结尾,我们的宇宙是膨胀还是会收缩,取决于主角等人的行为,是否能把足够的质量归还到这到宇宙中,让宇宙的引力达到足够收缩的地步。这跟Charles Sheffield的“At the Eschaton”(中译《末世》)的结尾很类似。《末世》里头,主角步步经营自己的事务、人类的事务、宇宙的事务,步步演化成超级存在,到最后发现他自己已经成了宇宙的一大部分,自己的行为将影响宇宙的总质量,决定宇宙是否最终收缩,他所爱的人是否还能唤回来。 说到《末世》,主人公在时间长河中睡睡醒醒,直到时间尽头,这也是《末世》和《三体3》共有的情节安排。我早年第一次介绍“Far Futures”小说集里的这篇“At the Eschaton”的时候,感叹说,到后来沧桑二字都远不足以形容那巨大的变化。大刘的煽情更给力:“这一刻,沧海桑田。”《三体3》里能被读者长久记住的句子,这要算其中一句了。 3) 《三体3》中说到一个智慧文明可以发布和平声明,表明对宇宙的其他文明没有威胁,以免除黑暗森林的打击。但什么样的和平声明能让别的文明彻底放心呢?小说中人类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提到的一种可能性是可以销毁人类自己的智慧文明,甚至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把人类自身的智能消除掉,让人类倒退回蒙昧未开的时代,成为纯粹的动物,这样就不会对宇宙其他文明造成威胁了。这让我想起Neal Asher写的The Gabble(中译《嘎嘎语之谜》):一个神秘的星球上有一种神秘的动物叫做嘎嘎鸭,它们似乎总是在不停地说话,但整个银河系的语言学家都琢磨不出来它们在说什么。主人公经过一番冒险科考活动,得出的结论是,嘎嘎鸭的先祖也许曾是智慧生命,但出于某些原因,或者自己消除了自己的智能,或者被敌人消除了它们的智能,只留下吃睡繁衍的本能,和已经没有用的语言功能,让它们无意义地永远唠叨下去(作为对它们先前话太多的惩罚?)这要套在黑暗森林的体系里头,也许这是嘎嘎鸭先祖主动发表的和平声明呢,哈哈。 4) 《三体3》里详细描绘了太阳系遭到降维攻击的场面,所有物体,不管是人,还是太空船,还是行星,还是太阳,一个一个从三维空间被吸引到二维平面上,所有结构细节一一在平面上展开。冰凉,残酷,凄美。不知大刘有没有受到全息宇宙理论的影响。这个理论认为我们的三维宇宙,本质上只是个投影,其实所有信息、结构都在宇宙边缘的二维面上编码,投影进来就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三维空间和物体。这是包括霍金在内的许多大物理学家从黑洞研究出发,层层发展出来的理论。从常识角度来理解这个理论,一个关键是物质和空间的量子性,三维世界的最小尺度(普朗克尺度)要远大于这个理论里二维面的最小尺度,所以三维结构的所有细节都可以用有限的二维结构来编码。今年这个理论的一大发展是出现了一套说法,认为万有引力的本质是熵力,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比牛顿、爱因斯坦引力理论更根本的物理定律。神奇的物理,比科幻还要科幻。 5) 《三体3》快结尾时,主角所乘飞船一不小心接近了光速,等到手忙脚乱把速度减下来,由于相对论效应,飞船上的时间才过去几天,飞船外已经过了千万年,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在经典科幻中,描述这种效应最彻底淋漓的莫过于Poul Anderson写的“Tau Zero”:一艘人类飞船由于故障,无法减速,只能不断加速,不断接近光速,飞出了银河系,飞出了星系团,越来越快地把外部宇宙的时间、历史抛在脑后,直到见证了宇宙的末日和重生。相对论效应真是一种苍凉的效应,呵呵。 6) 《三体3》里提到黑暗森林打击手段,除了改变物理规律,还可以改变数学规律。Greg Egan写的“Dark Integers”系列大可以算是这种攻击手段的注解:人类的一些数学家无意间发现,对于一些很大很大很大的整数,一些此前普遍认为确定无疑的数学规律不再适用。经过许多层层转折,终于发现存在另一个跟我们数学规律完全不同的世界,那些出错的大整数,似乎就是这两个世界之间的边界。两个世界各守本分,不去探究边界另一边的规律的话,就各相安无数。但若是有一边的人按捺不住好奇心,深入探究另一边的知识,就会搞乱另一边的数学规律,天下大乱。另外,北星曾写过一篇《黎曼的猫》,说黎曼猜想表面上只是个数学问题,但却是宇宙的终极问题,人类解决这个问题将带来宇宙的坍缩毁灭。科幻作家们不满足于用物理规律来毁灭世界,还致力要用数学知识来毁灭世界,嘿嘿。 7) 《三体3》开头的一段小故事,说的是拜占庭帝国都城的最后陷落。延绵千年的帝国终归不免陷落,拜占庭这个符号象征的是一个文化、一个文明的最后堡垒。去年我介绍“True Names”曾提到那个Beebe文明的最后聚居处就叫做拜占庭。无独有偶,去年跟“True Names”同期入围雨果奖的“From Babel’s Fall’n Glory We Fled”,开头第五个词也是拜占庭。说起来,幻想作家们同时取用同样素材来表现类似的意象,倒是挺常见的现象。今年入围雨果奖的小说,有两部叫做“Palimpsest”,一个是Charles Stross写的长中篇,一个是Catherynne Valente写的长篇。Palimpsest这个词原来是指欧洲中世纪用的一种羊皮纸,可以把原来笔迹刮掉再写新东西上去,以此重复利用有限的羊皮纸资源。Charles Stross的小说写的是一套复杂的时间旅行故事,历史反复无数次被重写。而Catherynne Valente的小说写的是一个危险而美丽的梦幻之城,主人公在城中的经历(尤其性事)带来超越单纯感官体验的多重意义。看来Palimpsest这个词真是好用,其实上面提到的许多科幻作品,用这个词当题目也说得通,哈哈。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ooks | 1 Comment